由于這幾年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加上國有大型施工企業的改制或轉變經營模式,使得原來由施工企業自購自備施工起重機械、自行安裝使剛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市場應運而生,并且迅速擴大。在用的建筑起重機械至少70%以上為個體或租賃公司擁有。同時租賃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一些問題,一些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公司重盈利輕質量,帶來建筑起重機械安全隱患問題,下面看看建筑塔吊租賃市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筑塔吊租賃市場大部分租賃經營者首先考慮的是資本投入后的回報率,在購置某一型號的塔機時,大都選擇價格低廉的產品。而一些制造廠家為迎合這一市場需求,在縮減鋼材尺寸、降低購件配置、改變生產工藝過程等降低生產成本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甚全不科學地改變機型參數(如:將QTZ40塔機T作幅度調整至50m)。個別制造廠家唯利是圖,制造許可證、合格證都可以與客戶做金錢交易,舊塔機配上新合格證,蒙混相關檢查臨督部門。建筑塔吊租賃經營者與這些制造廠家形成了一條“惡性循環鏈”,質次價廉的設備充斥了建筑市場。質優價高的產品受到極大打壓,一些國內知名品牌企業,甚至放棄了國內建筑起重機械市場,專做出口生意。由于租賃經營者對建筑塔吊的認知度有著先天不足,對進入施工現場的設備缺乏基礎的維修與保養。個別設備租賃公司設備存放場地,已成為設備非法改造甚至是設備部件制造基地(如:制造塔機、施T升降機標準節、附著裝置、拼裝不同制造廠家設備部件成為一臺完整的塔機)。
很多原來從事建機沒備管理、操作、安裝的人員,三五合伙成立租賃公司,做起租賃和安拆業務來。由于其資金實力有限,專業人員無法一時招聘到位,規模普遍較小,單機分攤的人力成本較高。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采用借用專業證書、虛假聘用等手段來湊足申請資質所需要的專業人員數量,這些人員實際都不在崗。例如需要編制安拆方案時,由于沒有專業人員,只能套用固定格式簡單編輯應付了事,方案無針對性,甚至錯誤百出,不能真正起到指導作用。多塔作業、臨近高壓線等特殊情況無法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和防范措施。這樣的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無法滿足工作的實際需求,為使用環節埋下事故隱患。由于近年來建機市場迅速擴大,使得整個行業的維修人員嚴重缺失,很多租賃公司并沒有專業的維修人員,大量設備無法得到必要維修保養,易引發事故。
建筑塔吊租賃市場中超資質范圍承接業務,套用、借用資質現象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大量的租賃企業無安裝資質,或資質等級不夠,以掛靠方式從事安拆業務。有些租賃企業甚至無證安拆,造成符理混亂、事故隱患不斷。
目前,設備的出租方有企業、有集體、也有個體,由于對設備的租賃活動缺乏相應的管理措施,造成建筑塔吊租賃企業對自己出租的設備安全狀況不承擔相應責任,沒任務時,沒備就堆放在場地上,不進行檢查維修,有工地要用就用,設備有隱患也不知道。社會資金注入建筑塔吊租賃市場,大多掛靠于現有公司。主要是社會小資金購置數臺塔式起重機掛靠于某公司名下,但經營仍由自己進行。這些小公司人員少,專業技術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管理,因而建筑塔吊機況較差,操作能力、維修質量低下,發生機械事故的頻率較高。少部分租賃公司和掛靠者低價購置使用年代已久甚至已經報廢了的塔式起重機進入租賃市場,給安全生產帶來重大隱患。
一些掛靠、承包的建筑工地上的塔吊(特別是小型塔機)的超負荷使用現象還相當嚴重,有些安全裝置人為失效。建筑塔吊租賃企業為爭奪市場、留住客戶,對于此種現象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一些租賃企業還以自己的設備能夠超載使用,來吸引一些并不內行的用戶。此種現象的擴展,造成了嚴重的事故隱患,多起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超載使用而引發。